保障粮食生产,农田水利是根基。近年来,中牟县丰水兴利,昔日的沙荒地、盐碱地,种起了稻子、发展起了渔业,中牟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刚刚开启之际,中牟水利又有了新的蓝图:建设一座以防洪排涝、雨洪利用、生态修复为目的的“都市水城”。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
深冬时节,记者在中牟采访时,却惊讶于县里的农田水利建设——
杨桥灌区现代灌区示范区,新疏挖衬砌的渠道一眼看不到边,桥、涵、闸配套建设完备,田间主要生产路全部是新修混凝土路面,用“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中牟县万滩镇三刘寨村,工人在冒着严寒修建水闸;在中牟行走,田间随处可见写着“河南水利”字样配套完备的机井……
“县里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战役已打响,三刘寨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是冬春水利十大战役之一。”随行的县水务局农水科李情义说。
三刘寨村的老会计朱道全告诉记者,三刘寨灌区以前是个土渠,遇到干旱年份,黄河水还没引到地里水就干了。现在硬化的渠道能防渗,水几分钟就能流到地里。
在黄店镇郝营村,村支书郝顺发告诉记者,今年县水务局又免费为村里打了10多眼机井,并对全村所有机井进行升级改造,现在村民刷IC卡就能浇地了。
中牟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20年获得“红旗渠精神杯”的农田水利先进县。
说起农田水利,中牟县水务局局长黄刘建侃侃而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牟水利重点是引黄修渠;七八十年代在县南平原地区发展打井配套;九十年代重点治理河道;近几年,县里重点发展民生水利,解决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等。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县里除了常规的配套资金,又拿出了1000万元资金作为前期工作经费,2011年水利资金县级投入近4000万元,今年将翻番,达到8000万元以上。
数字显示,中牟全县91万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达85万亩!刚刚完成的杨桥灌区有效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年平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4万公斤。2010年冬天大旱,全县粮食产量不减反增,杨桥灌区增幅最大。
水利灌溉条件好了,促使中牟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农民开始发展高效农业,种菜,种稻,养鱼……中牟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中原经济区大幕开启,中牟兴水又有了新的梦想。“在县城充分利用水源丰富的优势,在城区建设部分调蓄工程,开挖一些人工河道,打造一批人造水景观,以中小河流治理为主,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未来5到10年,中牟县将斥资32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生态水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打造重点区域的生态水景,把中牟建设成‘水穿城、岸作景、河成画’的、富有中原特色的‘都市区现代水城’。”黄刘建说。
■新闻链接
2011年,我省完成了46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37个大型灌区项目已全面完成,可发展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但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七成,还有3000多万亩耕地是“望天收”。
2012年,我省水利投资将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316.03亿元。全面加快全省水利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实施32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抓好45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新增、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25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20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330万亩。完成250座重点小Ⅰ型和111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87个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
中牟农田水利档案
中牟县有91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5万亩。
中牟县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20年获得“红旗渠精神杯”的农田水利先进县。
■专家点评
把农田水利
根基打牢
省水利厅总工程师申季维
农谚说得好,“有收无收在于水”。中牟县发展农田水利的事实再次证明,必须把农田水利根基打牢,才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中牟县杨桥五万亩现代化灌区示范区建设项目,涉及中牟四个乡镇,两年来完成投资7300万元。通过在灌区内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一方面改善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工程配套率由20%提高到90%,极大地提高了灌溉保障率。另一方面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据测算,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719.9万立方米。项目区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促进了粮食增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是基础,农田水利建设是基础中的基础,河南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任重而道远,因此一定要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位置,把基础的基础夯实。
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
感谢您的赏脸阅读
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
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